本周上班时间有变化
有人甚至翻出了2013年歌手那英关于调休放假的评论:“我就不明白这假期为什么要与星期六星期天凑到一起,而且还要挪呢?孩子连着上七天八天的课,确实挺累的……生活节奏被打乱其实挺像分泌失调,制定假期的同学能认真考虑一下我们生活吗?”
■ 西湖区:2024年春假时间安排在4月28日至5月5日(含“五一”节假期),4月27日(星期六)、5月11日(星期六)上课。■ 拱墅区:2024年中小学春假时间安排在4月28日-30日,4月27日上课。
■ 上城区:2024年春假安排在4月29日至5月5日(含“五一”劳动节假期),4月27日(与4月28日互换,共连上6天)、5月11日上课(连上6天)。4月28日、5月12日休息。
五一假期临近,“调休”话题持续引发热议。有媒体邀请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、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吴必虎;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、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两位专家进行访谈,谈谈大家最关心的调休话题。
在这一轮讨论中,除了要求落实双休和带薪年休假以外,增加假期也是一种主流声音。具体建议包括,恢复“五一”3天假期,只调休不调班,小长假后不用补班等。2022年出台的《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(2022—2030年)》提出,“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”。对此,央媒近日发文表示,“如果着眼于民众福祉,经过新的优化,适当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,也并非没有可能。”对此,吴必虎表示,通过调休,我们初步解决了长假“有没有”的问题,现在讨论增加假期、少调休,确实已经到了要解决“好不好”的阶段了。
“接下来要不要增加1至2天假期,增加以后放在五一或者春节,还是放在哪,还需要征求意见。”吴必虎说。戴斌也表示,要不要再适当地增加1至2天假期,相信决策部门也在思考,但这是一个系统的、理性的决策过程。吴必虎透露,他本人已经参加过一些会议,休假制度调整已经进入政府层面的讨论,但是方案还没有出来。难点在于一方面“众口难调”,要充分听取各方面声音;另一方面,“每个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,都首先想到我管的事情,这个行业不要出问题”,这也是假期制度改革迟迟得不到推进的一个深层原因,吴必虎表示。他举例,我们搞个大型音乐节,文旅部门希望有1万人到广场上来跳舞,活动气氛好、传播力强,但是相关管理部门可能希望最好只有1000人,这样就不可能发生踩踏或者其他事故。再比如,多放一天假,文旅、工商部门很欢迎,因为会带动文旅和零售业,但同时工信部门可能会想,放假对制造业有没有影响,人事和劳动部门可能担心会不会出现劳资纠纷等。吴必虎认为,要给相关各部门一个“允许误差”,属于正常工作范围的,在“允许误差”里的,就不要让部门“写检查”,“不然大家都宁愿不干活”。戴斌表示,下一步,我国节假日制度安排肯定要优化改进,这需要在经过市场调查、数据测算、政策仿真试点的基础上来推进。此外,舆论上有一些声音也认为,当前我国“少子化”与“老龄化”同时存在,除完善生育休假外,增加全民公休假期、合理安排假期分布格局等也应该被作为生育配套支持措施,让人们更有时间和精力去生育、养育、教育孩子。他们认为,在人口负增长的大背景下,休假制度改革方案应该尽快出炉。
来源 | 新闻晨报 刘一鸣 综合劳动报、网友评论、央视新闻、新京报等
编辑 | 吴繁